<thead id="6ivqs"></thead>
      <i id="6ivqs"></i><thead id="6ivqs"><legend id="6ivqs"><nobr id="6ivqs"></nobr></legend></thead>
        <b id="6ivqs"></b>
        <blockquote id="6ivqs"><meter id="6ivqs"></meter></blockquote>

        孔子設計的君子人格修養(yǎng)路徑及當代意義

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4-09-01  閱讀4123次  來源:《泉州黨校》學報2014年第1期

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周建標

        [摘要] 君子人格修養(yǎng)路徑是“志于道,據(jù)于德,依于仁,游于藝”,突破了道德理論說教、注重實踐、寓教于樂,為后代道德教育指明了科學路徑。在現(xiàn)代人際交往中,有道德講誠信有愛心,仍然是一個基本原則。君子人格在現(xiàn)代社會,應該具有現(xiàn)代內容,如何將現(xiàn)代社會的“民主、獨立、自由、平等”融入君子人格,如何將君子人格融入公民人格,仍然值得我們長期關注、探索和解釋。

        關鍵詞:君子人格;修養(yǎng)路徑;當代意義

         

        引言: 人與動物的區(qū)別是道德

        孟子說:“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”(《孟子·離婁下》)如果我們今天依然認同“人與動物的區(qū)別是道德”這個命題,就得去汲取孔子的智慧、深入研究孔子思想,研究孔子設計的君子人格。

        一、君子的詞義演化

        (一)“君”的本義是“發(fā)號施令”

        甲骨文中的“君”字,上面的圖形像手執(zhí)權杖,表示握權執(zhí)政,管理事務。下面是“口”,表示發(fā)布命令?!墩f文解字》說:“君,尊也。從尹,發(fā)號,故從口。君,古文象君坐形”。因此,“君”的 本義應為發(fā)號施令,引申為主宰、統(tǒng)治,后來稱文治天下的首領叫“君”。

        (二)《尚書》中的“君子”是“統(tǒng)治者”

        “君子”一詞出現(xiàn)于《尚書·周書》,是指在位的大小官員、大臣或將士,是統(tǒng)治者。

        (三)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“君子”出現(xiàn)了道德色彩

  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在描寫“君子”時出現(xiàn)了道德色彩。到了《國語》、《左傳》中,君子的道德色彩就更加明顯了。

        (四)《論語》中的“君子”具有道德人格

        孔子把“君子”由“身份地位”轉變到“道德人格”。孔子在《論語》中所描述的君子人格,不但品德高尚,而且技能能力、身體素質、文化修養(yǎng)都非常出色,是志向遠大、道德良好、精通六藝的完人。在《倫語》中,“君子”有兩種含義,一是指有道德的人,二是指為官者??鬃诱J為,先做人再做官,為官者應該是道德高尚的人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二、君子人格的修養(yǎng)路徑

        子曰:“志于道,據(jù)于德,依于仁,游于藝”(《論語·述而》)。

        (一)君子的理想:志于道

        “道”就包括了天道(自然規(guī)律)與人道(倫理道德)。“道”是君子的最高追求。子曰:“君子謀道不謀食。耕也,餒(餓)在其中矣;學也,祿在其中矣。君子憂道不憂貧”(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)。從社會分工的角度來看,孔子的話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        (二)君子的道德:據(jù)于德、依于仁

        “志于道”是做人的哲學思想,“據(jù)于德”是為人處世的道德底線,“依于仁”是道德的行為表現(xiàn)。孔子認為君子的道德行為表現(xiàn)為“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、勇”等方面。

        1.“仁”是君子人格的核心

        “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?”(《論語·里仁》)。君子離開了仁德,怎么去成就他的聲名呢?“仁”的基本含義是“愛人”。“仁”的修養(yǎng)邏輯是從親情“孝悌”延伸到社會“忠信”。

        1)“仁”的邏輯起點是親情“孝悌”

        “仁”的本質含義是家庭血緣“親情之愛”,表現(xiàn)為“孝悌”,是家庭私德。“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悌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”(《論語·學而》)。孝悌仁愛之情由血緣宗法關系向社會關系延伸,從愛親人,到愛朋友和同事,再到愛社會愛國家,就是“忠信”。

        2)“仁”的延伸是社會“忠信”

        “仁”的延伸義是“社會人際之愛”,表現(xiàn)為“忠信”,是社會公德。將“孝道”推廣到國家社會,就是“忠”。“忠”是孝敬宗族長輩和忠于君王,是下級對上級的事奉和遵從,是忠于國家朝廷,忠君愛國??鬃诱f:“孝慈,則忠”(《論語·為政》)。“信”是個人對朋友的忠誠,言而有信??鬃诱f: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”(《論語·為政》)。孔子認為講信用是做人的根本前提。“忠信”的具體內容是盡自己的一切能力為上級、為君王、為朋友效力。正因為“忠信”,中華民族才有舍生取義、精忠報國的民族精神。

        2.“義”是君子的價值準繩

        儒家提出以“義”為價值準繩,來判斷人的行為是否符合“禮”的規(guī)范和“仁”的精神?!吨杏埂氛f:“義者,宜也”(《禮記·中庸》)。 “義”其實就是道義,天下的公理。

        君子人格“以義為上”。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”(《論語·里仁》)。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情,沒有可與不可的,只要是符合正義的就去做。君子人格重義輕利??鬃诱f:“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”(《論語·述而》)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??鬃诱f:“富而可求,雖執(zhí)鞭之士,吾亦為之”(《論語·述而》)。

        3.“禮”是君子的行為規(guī)范

        孔子認為,春秋時代的社會動亂,起因于物欲橫流,名分紊亂。只要恢復西周的禮儀制度,“克己復禮”,嚴格遵守禮制的等級和名分,就能消除社會爭亂。儒家的“禮”內容非常豐富,從各個方面規(guī)定了每個社會成員的地位、責任和義務,為社會和諧準備了條件。

        4.“智”是君子的認知手段

        “智”,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??鬃诱J為,君子不僅應當是一位仁者,而且還應當是一位智者。君子有了智慧,才能避免步入不仁不義的歧途,才能避免被愚弄,才能正確認識仁德,才能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仁德的要求。“智者利仁”(《論語·里仁》),“知者不惑”(《論語·子罕》)。

        5.“勇”是君子的道德意志

        “勇者不懼”(《論語·子罕》)。“勇”屬于道德意志方面的品格。 “勇”在《論語》里,有君子之勇和匹夫之勇的區(qū)別。

        1)君子之勇,是建立在“仁”和“義”的基礎上。“見義不為,無勇也”(《論語·為政》)??鬃有蕾p的勇敢,是以道義為前提的。子路曰:“君子尚勇乎?”子曰:“君子義以為上,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,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”(《論語·陽貨》)。

        2)匹夫之勇,是由一時的感情沖動而鼓起的勇氣。是暴虎馮河之勇,有勇無謀?!墩撜Z·述而》記載,“子謂顏淵曰:‘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惟我與爾有是夫!’子路曰:‘子行三軍,則誰與?’子曰:‘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必也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者也。’”荀子說:“輕死而暴,是小人之勇也”(《荀子•榮辱》)。

        (三)君子的技能:游于藝

        孔子通過“六藝”來培養(yǎng)學生技能。“六藝”包括“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(shù)”。孔子認為“君子”是完人,不但要有立志求道的遠大理想,而且要在現(xiàn)實中修煉道德,還要多才多藝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三、君子人格衰微的原因

        如今“君子”一詞似乎已經(jīng)不再流行,甚至談論君子人格卻變成了時代落伍者??鬃釉O計的君子人格為什么會在今天遭到冷遇呢?必定有歷史與現(xiàn)實的原因。

        (一)西周禮制的歷史局限

        孔子生活在2500年前的奴隸社會末期,面對“禮崩樂壞”的局面,孔子設計“克己復禮”的君子人格,希望恢復西周禮制,維護社會安定穩(wěn)定。而“西周禮制”本質上是維護西周等級社會與特權制度的禮制規(guī)范,使君子人格不可避免地帶有等級色彩。由君子人格維護社會等級制度的歷史局限性,給封建專制提供了可趁之機,為漢代董仲舒的“三綱”學說提供了理論依據(jù)。董仲舒把“三綱”與君子人格“五常”(仁義理智信)相結合,便形成“三綱五常”。“三綱五常”統(tǒng)治中國人的思想達二千多年。

        (二)封建專制打壓真君子

        孔子設計的君子人格是全面發(fā)展的完人,具有鮮明的主體意識,而主體意識的增強不利于封建專制統(tǒng)治,但是,封建專制又需要道德外衣。因為道德教化,能使一個人知道他在社會中的等級地位和行為規(guī)范,因此道德成為統(tǒng)治者馴化被統(tǒng)治者的精神枷鎖。統(tǒng)治階級往往假借培養(yǎng)君子人格之名,進行奴性教化,千方百計打壓真君子,使許多真君子只能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”,正如孔子所說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”(《論語·公冶長》)。否則他們就處境悲涼。

        (三)封建專制造就偽君子

        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是“家天下”的皇權專制社會,經(jīng)過董仲舒等人改造后的漢代儒學成為“天賦君權”的統(tǒng)治理論,皇帝不僅被證明為人世間最高權力的擁有者,還被描述成道德楷模,是內圣外王的圣人君子,在理論上進一步論證了皇權專制的合法性。而事實上,皇權專制著眼于冷酷的現(xiàn)實,遵循強權的政治邏輯,很難遵循內圣外王的道德邏輯。因此統(tǒng)治者把自己打扮成圣人君子具有極大的欺騙性,泛化了君子人格,必然造就眾多道貌岸然的“偽君子”。

        (四)五四新文化運動阻斷了君子人格傳承

        五四新文化運動,在批判儒家思想時,沒有把孔子思想與后代儒家思想?yún)^(qū)別開來,有時以“孔子”之名代替儒家思想。使孔子備受批判,阻斷了君子人格的傳承。文化大革命進一步批判儒家思想,把孔子說成是歷史罪人,君子人格也被當作“毒草”處理。

        (五)功利主義動搖君子人格的思想基礎

        在市場經(jīng)濟條件下,唯利是圖的功利主義極大地挑戰(zhàn)君子人格,動搖了君子人格的思想基礎。但現(xiàn)實社會又需要大量見義勇為的君子,在舉國上下設立了“見義勇為基金”,獎勵見義勇為者,就是明證。所以說,君子人格在當代社會還有其現(xiàn)實價值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四、君子人格的當代價值

        二千多年來,許多志士仁人一直把君子人格作為人生追求目標,鼓舞人們不斷加強自我修養(yǎng),樹立威武不屈的高尚氣節(jié)和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,為中華民族培育了無數(shù)英雄,促進了中華民族繁榮昌盛。

        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鄰”(《論語·里仁》)。在現(xiàn)代人際交往中,有道德講誠信有愛心,仍然是一個基本原則。君子人格在如今,仍然具有借鑒意義。

        (一)公民人格豐富發(fā)展了君子人格

        公民人格塑造發(fā)端于五四新文化運動,梁啟超等人主張塑造“獨立、自由、平等”的“新民人格”。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,個人解放讓位于民族解放,革命運動取代了啟蒙運動。直到本世紀初,才重新關注公民人格塑造,2001年中共中央頒布了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》,將公民道德規(guī)范(公民人格)概括為“愛國守法、明禮誠信、團結友善、勤儉自強、敬業(yè)奉獻”。公民人格豐富發(fā)展了君子人格。

        孔子設計的君子人格,全方位論述了君子應該具備的品質,如仁愛無私的情操,律己寬人的精神;聰明睿智的思想,博物多聞的學問;多才多藝的能力,儒雅純樸的氣質;求實嚴謹?shù)淖黠L,謙虛謹慎的態(tài)度;勇敢不懼的性格,堅忍不拔的意志等。君子人格集中表現(xiàn)在“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、勇”等方面。“仁”是君子人格的核心,其基本含義是“愛人”。“仁”的修養(yǎng)邏輯是從親情“孝悌”延伸到社會“忠信”。“仁”包括“愛國、團結、友善”;“禮”有多個層次的含義,有禮制、禮儀、禮貌、禮讓的意思,“義”是價值準繩,指符合禮的規(guī)范和仁的要求,“禮義”包括“明禮守法”;“信”就是“誠信”。

        (二)君子人格與公民人格兼容互補

        雖然儒家倫理不包含公民倫理的概念因子,但儒家倡導的為人處世之道,卻隱含著公共生活關系的因素。例如,君子人格的核心“仁”,仁不但具有“孝悌”親情等具體道德情感,而且還體現(xiàn)了人道(社會倫理)和天道(自然規(guī)律),仁者愛人,仁者愛物,仁是天人合一的內在線索,追求仁德,就是追尋人之為人的根本原因。因此,修成仁德的君子就是“大寫”的人,能夠做到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”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一個彬彬有禮的君子在現(xiàn)代公共生活中也一定是能夠尊重他人權利、履行自身義務的好公民。

        民主法制的現(xiàn)代社會需要公民人格,需要自由獨立平等,需要權利與義務相一致。但公民人格并排斥君子人格,公民人格與君子人格在現(xiàn)代社會中可以兼容互補。在公共生活領域,需要公民人格,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交往時,應該尊重他人權利、履行自身義務。在私人領域,在與親戚朋友、熟人的交往中,則應該努力做一名富人情味的謙謙君子。

        因此,如果否定君子人格,現(xiàn)代人的生活便失去了道德高度,就會出現(xiàn)“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”,而無法達到“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”(《論語·為政》)理想境界。用政令治理百姓,用刑法處罰他們,老百姓只求免于犯罪受懲罰,卻沒有羞恥之心;用道德引導百姓,用禮制教化他們,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,而且能夠自我檢點而歸于正道。

        (三)君子人格可化解功利人格的空虛與冷漠

        市場經(jīng)濟承認個人權利和經(jīng)濟利益,允許個人追求物質利益,促進了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。但是極力追求物質利益也容易導致功利主義大行其道,形成趨樂避苦的功利人格,滋長了極端個人主義、享樂主義,出現(xiàn)了假冒偽劣、欺詐活動,造成人際關系緊張。

        君子人格關注人生價值和意義,追求人格尊嚴和道德境界。君子人格重義輕利,“君子義以為上”(《論語·陽貨》)、“君子喻于義”、“君子懷德”(《里仁》)、“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”(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)。君子先義后利,“見利思義”、“義然后取,人不厭其取”(《論語·憲問》)、“見得思義”(《論語·季氏》)。君子人格通過“克己復禮”,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合情合理的范圍內,做到“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”,把物質欲望與道德追求相統(tǒng)一,化解功利人格弱肉強食的動物性,提升仁者愛人的人道精神,加大人文關懷,促進社會和諧。

        (四)君子人格可以養(yǎng)成誠信品德

        孔子說: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”(《論語·為政》)。在孔子設計的君子人格中,“誠信”是君子應當具備的重要品質。“夫子之說君子也,駟不及舌”(《論語·顏淵》)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。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,中華民族形成了重承諾,守信義的道德傳統(tǒng),留下了許多誠信故事。

        養(yǎng)君子人格,有助于幫助人們認識到誠信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,同時也是同他人交往的重要原則,它還關乎經(jīng)濟社會的發(fā)展,關乎到國家尊嚴。

        (五)君子人格培養(yǎng)注重道德實踐

        君子人格修養(yǎng)的途徑是“志于道,據(jù)于德,依于仁,游于藝。”既有道德追求,又有道德認知,還有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,更有道德行為實踐。君子人格表現(xiàn)為“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、勇”等方面,以親情“孝悌”為道德認知,逐步延伸為社會“忠信”;以“推己及人”的方式培養(yǎng)仁者愛人的道德情感;以“殺身成仁”來鼓舞道德意志;以“見義不為,無勇也”來激發(fā)道德行為。

        君子人格教育把道德需要、道德認知、道德情感、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融為一體,突破了道德理論說教,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養(yǎng)成道德習慣,形成“從心所欲不逾矩”的君子風范。

        現(xiàn)代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,道德需要是道德認知、道德情感、道德意志、道德行為的內在動力。只有激發(fā)內在的道德需要,才能促使人們完成道德認識、產(chǎn)生道德情感、堅定道德意志、生成道德行為。道德認知是道德教育的起點。道德認知使人們認識和理解善惡,了解和把握社會的道德原則、規(guī)范與義務,人們才能有所適從,才有一個明確的道德實踐方向。道德情感是道德行為的發(fā)動機。沒有深厚的道德情感,就不會熱烈追求道德。道德意志是道德實踐的助推器。道德實踐要在義利之間、理欲面前做出選擇,而戰(zhàn)勝私欲,甚至犧牲個人利益的選擇,需要堅強的道德意志為支撐。

        (六)君子人格培養(yǎng)寓教于樂

        在道德行為實踐中,如果缺少真摯的道德情感和堅韌的道德意志做支撐,而依靠理性約束,大多數(shù)人的道德實踐就會變得越來越少,即使迫于道德輿論壓力而做出符合道德規(guī)范的行為,也會變成痛苦的負擔。

        孔子特別重視道德情感的培養(yǎng),認為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”(《論語·雍也》)。只有喜好道德、以道德踐履為快樂,才能從自覺的高度理解道德、熱愛道德,實踐道德??鬃訌?ldquo;孝悌”親情開始,鼓勵人們將仁愛之情推而廣之,形成普遍的“己欲達而達人,己欲立而人”的仁愛境界,并描述道德實踐帶來的快樂感受,進行道德情感教育。

        《論語》全書洋溢著君子之樂,一開篇就講學習的快樂,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”(《論語·學而》)后有孔子自況“發(fā)奮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”(《 論語·述而》),再者夸獎顏回自得其樂,“賢哉,回也! 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”(論語·雍也》) 還有“益者三樂,損者三樂。樂節(jié)禮樂,樂道人之善,樂多賢友,益矣。樂驕樂,樂軼游,樂宴樂,損矣”(《論語·季氏》)。孔子說:“有益的快樂有三種,有害的快樂也有三種。以得到禮樂的調節(jié)為快樂,以宣揚別人的好處為快樂,以交了一些有益的朋友為快樂,是有益的。以驕傲放肆為快樂,以游蕩忘返為快樂,以飲食荒淫為快樂,是有害的。”居仁有禮的君子,不但沒有道德的壓抑感,反而因為“君子坦蕩蕩”而中庸從容,樂以忘憂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五、展望:“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”

        “孔子者,中國文化之中心也。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。自孔子以前數(shù)千年之文化,賴孔子而傳,自孔子以后數(shù)千年之文化,賴孔子而開”。孔子是華夏文化承前啟后的代表人物,華夏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孔子的貢獻,華夏民族的文化信仰少不了孔子學說。所以,宋代無名氏說“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”。

        如果說“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”有一定道理,那么孔子設計的君子人格就是照亮中華文化夜空的啟明星。正是在君子人格熏陶鼓舞下,中華民族才涌現(xiàn)出一批批志士仁人,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個大寫的“人”,成仁成圣的人生追求才成為中華民族精神。

        君子人格修養(yǎng)方法“志于道,據(jù)于德,依于仁,游于藝”,突破了道德理論說教、注重實踐、寓教于樂,為后代道德教育指明了科學路徑。全世界諾貝爾獎得主在19881月聚會的“宣言”中指出:“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,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,去吸取孔子的智慧。”

        在現(xiàn)代社會,“仁義禮智信”應該具有現(xiàn)代內容,如何將現(xiàn)代社會的“民主、獨立、自由、平等”融入“仁義禮智信勇”,擴大其內涵,將“君子人格”融入“公民人格”等問題,仍然值得我們長期關注、探索和解釋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作者單位:中共泉州市委黨校理論研究室)

        閩公網(wǎng)安備 35050202000008號
      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
        本網(wǎng)站舉報電話:0595-22765528 郵箱:qzdxxxzx@126.com
        主辦單位:
        中共泉州市委黨校
        泉州行政學院
        泉州市社會主義學院
        ICP備案號:閩ICP備12004909-2
      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,乱子伦av无码中文字,髙清无码一级爱a视频,在线天堂av无码av在线aⅴ首页

            <thead id="6ivqs"></thead>
            <i id="6ivqs"></i><thead id="6ivqs"><legend id="6ivqs"><nobr id="6ivqs"></nobr></legend></thead>
              <b id="6ivqs"></b>
              <blockquote id="6ivqs"><meter id="6ivqs"></meter></blockquote>